据报道,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近日表示,美国的新气候法案《通胀削减法案(IRA)》,将会提高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成本。
此外,关于比亚迪在美国销售电动汽车的问题,她希望讨论墨西哥、智利和泰国等市场的增长计划,但非常明确地表示,“美国市场不在我们目前的考虑范围之内”。
据了解,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旨在通过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来促进美国国内电动汽车制造业,将中国排除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之外,其对美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偏好程度,使得比亚迪在美国乘用车市场上运营变得太过昂贵和不合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比亚迪之所以能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其电动汽车,除了其是汽车厂商之外,还是世界第二大电池制造商,电池的成本和供应优势巨大。
IRA法案限制非美国地区电池的补贴,但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供应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美国电池产能增加的计划还遥遥无期。
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必须为新能源汽车支付溢价,锂电池成本会上升;最终导致美国在电动车普及率方面落后世界其它地区。
美国门户紧闭,自然要另辟蹊径。李柯预计,拉丁美洲将成为公司最大的扩张地区之一,“比亚迪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拉丁美洲的电动汽车普及率从目前的不到2%提高到10%到20%。”因为IRA的负面影响,拉丁美洲的电动汽车普及率可能会超过美国。
“你没必要进入每一个市场,你只需要进入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市场即可。”李柯说到。
这已不是比亚迪第一次对美国市场表现出“可望而不可及”的态度。
此前,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直言:“美国,我们是不进去的。”
在谈到现阶段出口的战略,他提到两个维度的因素:一是政治风险,要考虑出口国是否有强势的本地汽车品牌;二是关税问题,通过本土化生产来降低关税影响。
总结
政治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比亚迪在成长为全球性企业的路上,势必会遇到无法避免的地缘政治问题。撬动利益既得者的蛋糕,也要面临一定的风险。最近比亚迪在香港的4家门店遭破坏,以及小米被印度没收48亿,对于所有的中国车企来说,都要敲响警钟。海外不止有利润,也有未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