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歌曲《罗刹海市》
刷屏社交媒体平台
(资料图)
因与《聊斋志异》的一篇故事同名
引来网友纷纷查阅典籍
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
截至发稿前,《罗刹海市》某平台播放量破25.6亿
聊斋学家马瑞芳 谈《罗刹海市》
《罗刹海市》出自专辑《山歌寥哉》
这首歌从歌名到歌词
再到编曲、演唱风格
都极具个性化和神秘色彩
引起了听众的热烈解读
也极大激发了网友们的想象力
歌曲在创作中借鉴了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
文言短篇小说《罗刹海市》
《罗刹海市》部分歌词截图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 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怀才不遇的美少年马骥”
马瑞芳告诉记者
“马骥到海外经商来到大罗刹国
这个国家以丑为美
越是丑的地位越高
越是漂亮的越要当乞丐
所以,马骥来到这里就被看成是怪物
人们看到他都吓跑了”
后来
马骥因为才华被执戟郎赏识
将他引荐给皇帝却未得召见
然而,有一天
马骥把煤灰涂到脸上扮起张飞舞剑
执戟郎认为这样很美
就让马骥按这样的扮相去觐见皇帝
后来, 马骥果然得到了重用
马瑞芳分析
“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哲理的故事
因为在这个罗刹国好人不得志
坏人飞黄腾达
戴上一个假面具之后
反倒被大家接受了
之后村民们带着马骥去赶了海市
他被东洋三太子引荐给龙王
一切事情都和罗刹国截然相反
这里环境清明、人物貌美、重用贤才
马骥凭着一篇《海市赋》
获得了极大的尊重
还成为了龙王的女婿”
专辑《山歌寥哉》封面截图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 究竟表达什么?
马瑞芳解释
蒲松龄最后提到16个字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这16个字正是揭示他当时所处的社会
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
反而是一些无学之人青云直上
这也与蒲松龄的个人命运有关
他学富五车
但最后是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
才得了一个岁贡生
因此他写了非常多
批判当时科举制度的代表性作品
网友们对“歌词被指炮轰他人” 看法不一
一部分网友表示
“没必要过分解读吧”
也有部分网友认为
“讽刺拉到极限”
让更多人了解聊斋名篇 是好事
一首歌是否好听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评价自然不同
对歌词的理解
更是见仁见智
但借着这首歌
很多人知道并了解了蒲松龄的聊斋名篇
这是好事
对优秀传统文艺作品的不断创新演绎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比一首歌、一张专辑、一段往事
经典文化中更丰富、
更精彩的故事与内涵
是等待更多文艺创作者去发掘的宝藏
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河南共青团综合自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抖音、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