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医患双方,这句话同样适用。
当一天医生、当一天患者……两天的“零距离感受 让您更懂‘医’”普陀区中心医院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结束后,今天一早又迎来了第三场系列活动——医院开放日体验营。社区居民、外卖员、环卫工人、教师、民警等十多位市民走进普中心门诊,参观胸痛中心导管室,感受“冬病夏治”的中医传统文化魅力,了解PET-CT、直线加速器等高精尖医疗设备,还到健康管理中心、减肥门诊等体验了一把特色医疗服务。
“急性心梗发生后,患者会通过绿色通道马上送入胸痛中心,在导管室开通血管。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抢救的时间都是按照分秒来计算的。”在胸痛中心导管室,心内科医生王超凡介绍。穿上沉重铅衣,体验者模拟了心内科医生的工作状态。“我刚知道原来导管室里的医生也是‘重甲战士’,铅衣负重,手术射线伤身,感谢他们的负重前行,守护生命!”一位参观者说。
(相关资料图)
“这是PET-CT,兼顾了功能和结构显像两个功能,可以帮助临床来做治疗的决策,比如肿瘤有没有转移,是否适合做手术。”体验的第二站,核医学科主任陶嵘介绍。现场一位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参观者提问,“我被人推荐在体检中加入了PET-CT,查出来没毛病,是否有必要每年做?”陶嵘表示,其实并不推荐没有指标异常的普通人做PET-CT,这不是一个常规的体检项目。
参观体验结束后,大家坐下来畅所欲言,对医院的流程、服务环节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普陀区中心医院院长潘曙明告诉记者,开放日体验活动一共三场,目的是促进医院与社会大众的联系和互动,不仅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医院得到社会的监督。体验者通过亲身体验医院的环境和氛围,了解医院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医院也能更加了解社会需求,从体验者的反馈中找到问题并改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普陀区中心医院周边本地居民多,老龄化严重,但随着近年来普陀的发展,人口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医院也要适应这种变化并积极转型,持续建设老年友好型医院、智慧医院,把医院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潘曙明院长还谈到,今年第一次邀请新职工扮演患者,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在体验中尽可能多地寻找问题,院方也收获了不少好的建议。“其实对一些老医生来说,很多场景走了很多遍,很多流程做了很多遍,早已经熟视无睹,但新员工就能很好地发现问题。未来我们还要持续办这样的活动,把它做成新职工入职第一课。”
24日的活动中,医院邀请高中生和医二代代表沉浸式体验医院的真实工作,带领他们感受医学的魅力,触摸医疗的温度。25日的活动中,医院16名新职工代表深入多个科室,模拟完整的就医流程。年轻的新职工们纷纷给自己“写了剧本”。杨磊模拟了一名血糖异常、同时甲状腺指标异常的患者,计划体验一下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疗技术,戏分十足的他预先想了很多种可能性,想看看能不能“问倒”前辈们;刘子豪申请更改了体验时间,计划在晚上7点感受一下医院急诊的就诊流程……
“互换身份后更加感同身受、共情彼此。正是医院开展就医体验活动的目的。” 普陀区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梁娅表示,医院在“心心相印•普中情”党建品牌引领下,创新活动载体,并在活动中收集关于就诊流程、就诊环境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建议。此外,医院还开展了“五有五心”系列活动,深入社区、深入园区、深入企业开展各种健康讲座、体检和健康咨询活动,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