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今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张家湾派出所民警李俊峰获评全局优秀党务工作者。身在公安队伍最前沿、最基层的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李俊峰凭借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把“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延伸到基层末端,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安全触手可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坐落于太玉园社区北口的警务站是张家湾派出所的前沿阵地,也是群众身边“不打烊”的服务站。今年33岁的李俊峰是张家湾派出所社区警务三队副队长。太玉园社区总面积1.97平方公里,这里人员结构复杂。2020年,李俊峰肩负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改革、提升警务站治理效能的重任,成为太玉园社区警务站的负责人。
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的李俊峰不惧挑战,勇啃硬骨头,他从“人熟、地熟、情况熟”这一基本功练起,把宿舍搬进了警务站,三天两头扎进社区,体察社情民意,走访辖区企业、门店、出租房屋。到警务站不久,他又出任太玉园社区副书记,积极协助镇党委、村“两委”强化基层治理。
李俊峰腿勤、嘴勤、心细,有青年民警的拼劲儿与活力,也有老民警的沉稳和干练。去年,他走访出租房1300余户,检查各类企业、门店200余家,发现隐患170余处,均妥善解决。无论黑夜白昼,辖区的每一起警情、每一件求助,他都及时处置,后续跟进,妥善解决问题。
今年2月,社区居民张女士与楼上住户因噪音扰民频繁发生口角,矛盾越积越深。李俊峰连续几次上门都吃了“闭门羹”。终于与双方都建立联系后,他几乎每天打五六个电话、并通过微信与双方沟通,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
冯阿姨下楼扭了脚,子女不在身边,李俊峰带着去医院就医;贾阿姨出门忘带钥匙,拨通求助电话后,他卸护栏、爬窗户,取出钥匙。他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收获的却是民心。墙上的一面面锦旗,记录着李俊峰与居民之间的暖心记忆。
太玉园小区人员流动性大,如何让社区基础信息底数清、情况明,做到公安工作与社区治理、依法治理与群众自治深度融合,李俊峰没少下功夫。警务站成立了小区“楼长群”,楼长关注整栋楼的大事小情,包括突发情况报送等职责。依托张家湾镇党委提出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新理念,李俊峰牵头建立矛盾纠纷四级化解机制,针对小区内易产生的邻里纠纷,楼长主动作为,警务站依法处置,村“两委”靠前工作,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因为多方主动“向前一步”稳步提升。
李俊峰约谈了社区周边的房产中介从业人员,建立专项台账,逐步发展起一支60人的志愿者队伍,建立起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
李俊峰在辖区内进行着一系列创新实践,警民携手打造社会基层治理“同心圆”,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了70%,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李俊峰的妻子是一名“白衣天使”,平时两人都忙。家住通州漷县觅子店京津冀三省交界,李俊峰到派出所工作后,本想离家近一些,更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但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他,更忙了,甚至好几天顾不上回家。妻子想去探望下在基层执勤的李俊峰,便只身来到了警务站。
从早上八点,李俊峰就俯身忙案头工作,然后接待办事群众,随后爬楼入户走访、进企业检查,大事小情,边了解边处理。中午,午饭吃了一半,他赶着入户调解纠纷。下午,又是新一轮的忙碌。处理完大大小小事务,已是晚上九点。“陪跑”一天,妻子心里的埋怨和委屈都化作了深深的理解和支持。
在警队里,李俊峰如平凡的一滴水,但一滴水也要去滋养大地。他把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小案件、小纠纷、小事情”当成大事来做,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他所热爱的公安工作,警徽是他最美的勋章。